近期,营养保健食品行业上市头部企业半年报陆续披露,呈现出复杂且多元的态势。2025年上半年,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增长特征,线上市场销售额达604.1亿元,同比增长16.2%,但企业业绩差距显著拉大,晨光生物净利润增长 115.33%、嘉必优增长 59.01%,而葵花药业净利润暴跌 85.6%,行业结构性变革加速显现。
一、头部企业动态创新者领跑,传统企业承压求变
01.健合集团(01112.HK):全球化+高端化双轮驱动
营收70.2亿元(+5.2%),中国市场贡献70.3%。核心品牌Swisse稳居内地线上维生素市场第一,抗衰老品类收入+20%;亚洲扩张市场(泰国、马来西亚等)收入激增 71.7%,全球化成效显著。
02.东鹏饮料(605499.SH):全国化战略突破
营收107.37亿元(+36.37%),净利润23.75亿元(+37.22%),能量饮料收入占比77.91%。全国化战略突破,华北区域增幅73.03%,降低对广东市场依赖。
03.仙乐健康(300791.SZ):CDMO模式筑壁垒

营收20.42亿元(+2.57%),净利润1.61亿元(+4.3%),毛利率33.18%。新消费渠道(直播、私域等)营收+40%(私域+200%),海外收入占比升至22%,美洲、欧洲、印尼市场表现亮眼。
04.晨光生物(300138.SZ):创新驱动多元增长

营收36.58亿元(+12.7%),净利润4.15亿元(+115.33%),研发投入+134.55%。作为全球植物提取行业的龙头企业,叶黄素全球市占率60%,“零添加” 叶黄素软糖登顶天猫护眼品类销量榜,合成生物学技术打破帝斯曼垄断。
05.嘉必优(688089.SH):多领域拓展业绩上扬

营收3.07亿元(+17.6%),净利润1.08亿元(+59.01%),毛利率49.68%。作为国内微生物合成营养素领域的龙头企业,全球首创微生物发酵法量产HMOs,2’-FL 获批,燕窝酸切入化妆品领域,抢占全球HMO市场先机(2029 年预计达16.83 亿美元,CAGR+25%)。
06.健康元(600380.SH):“医药 + 保健” 协同发力

上半年营收78.98亿元(-4.08%),净利润7.85亿元(+1.1%),保健板块逆势增长35%,毛利率升至48%。
07.汤臣倍健(300146.SZ):传统龙头遇阵痛回暖

营收35.32亿元(-23.43%),净利润-17.34%,研发费用降56.45%。但二季度回暖,净利润+71.4%,境外LSG业务+13.46%,存货周转天数降至90天,上半年推27款新品重建增长动能。
08.同仁堂(600085.SH/01666.HK):老字号承压蓄力

同仁堂科技营收37.39亿元(-7.69%),净利润-21.01%,存货周转天数增至346天,应收账款+34.11%。但保健食品备案领先,上半年推17款备案产品,保留产品布局潜力。
09.东阿阿胶(000423.SZ):滋补龙头多元拓局

营收30.51亿元(+11.02%),净利润8.18亿元(+10.74%),分红8.17亿元(占净利润 99.94%)。计划收购马记药业、苁蓉集团股权,布局男士滋补市场。
10.碧生源(00926.HK):转型喜忧参半

营收2.59亿元(+1.8%),净利润1240.2万元(+58.74%),但研发投入降 68.45%。传统 “四茶” 业务(常润茶、常菁茶、纤纤茶、清源茶)作为保健食品板块的核心组成,上半年总收入1.291亿元,同比下降4.7%,品类内部分化明显:“纤纤茶收入+47.55%,常润茶、常菁茶下滑。
11.广药集团(白云山 600332.SH):王老吉大健康业务亮眼

营收418.35亿元(+1.93%),净利润25.16亿元(-1.31%),二季度营收+6.99%、净利润+17.48%。王老吉为核心的大健康业务收入70.23亿元(+7.42%),保健食品占比15%。
12.哈药股份(600664.SH):转型探索新路径

营收81.25亿元(-0.21%),净利润2.6亿元(-24.37%)。保健业务渠道调整,虽完成 GNC 九大产品线布局,但销售费用降 9.4%,需优化渠道运营。
13.康恩贝(600572.SH):板块分化中凸显亮点

营收33.58亿元(-2.61%),归母净利润3.54亿元(-7.48%),延续2024年上半年下滑态势。但 “康恩贝” 健康食品表现亮眼,销售收入超3.5亿元(+10%),其中蛋白粉系列过亿(+30%),成为保健板块增长引擎 。
14.葵花药业(002737.SZ):业绩暴跌,大健康业务困境凸显

营收13.10亿元(-48.17%),归母净利润8130.99万元(-83.28%),保健食品收入占比约5%(约0.8亿元)。大健康产品研发聚焦益生菌,研发投入降56%(仅3039万元),新品申报滞后,错失肠道健康风口;传统广告投放锐减79%,电商收入占比仅18%,未抓住线上增长机遇 。
15.九芝堂(000989.SZ):滋补品类渠道深耕,整体仍下滑

营收12.65亿元(-24.71%),归母净利润1.44亿元(-29.71%),大健康产品收入1159万元(-20.88%),虽降幅小于其他主营板块,但整体下行。京东618营养保健销售榜位列第三,凸显其在该领域的市场影响力与品牌竞争力 。
16.金达威(002626.SZ):原料龙头品牌化遇阻

营收17.28亿元(+13.46%),净利润2.47亿元(+90.12%)。以合成生物学为基,辅酶Q10等规模化生产,辅酶Q10市占率 42% 全球第一,上半年净利润+85%,成本与规模优势显著。但自主品牌 “Doctor's Best” 受跨境鱼油新规冲击,渠道受阻、库存积压,营收增长受限 。
17.康宝莱(HLF.N):中国区持续承压

营收24.81亿美元(-2.54%),归母净利润9960万美元(+243.45%)。中国区销售额1.45亿美元(-7.7%),活跃客户数量23.1万人(-8%),中国区销售额已连续多年下滑,转型调整压力巨大 。在产品品类方面,体重管理类产品作为营收主力(占比约 55.44%)。
18.交大昂立(600530.SH):全线承压,多重挑战

营收1.51亿元,同比下降5.77%;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.86万元,同比下滑30.54%。保健食品业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5.77%。公司卷入信披争议,品牌信任度或受冲击,潜在合作及市场拓展受阻 。
19.百合股份(603102.SH):代工支撑微增,自主品牌待破局

营收4.20亿元(+2.06%),归母净利润7187.83万元(-13.37%)。软胶囊以39.86%占比为营收主力,合同生产收入占比80.1%,为核心营收来源,自主品牌收入仅占比17.8%,与仙乐健康相比差距明显。若下半年新西兰Ora公司整合推进顺利,叠加新品放量超预期,有望在行业调整中巩固代工龙头地位。
二、行业现状三大特征凸显深度变革
企业分化加剧:创新驱动型企业(仙乐健康、健康元等)凭借技术壁垒、协同优势,毛利率超30%(健康元达48%);传统企业(同仁堂、哈药等)因产品迭代慢、渠道滞后,面临营收下滑、库存积压,差距持续拉大。
渠道变革提速:线上成增长主力(同比+16.2%),新消费渠道爆发——仙乐健康新消费客户营收 + 40%(私域+200%),成为触达年轻消费者的关键抓手。
战略聚焦破局:全球化(健合亚洲+71.7%、仙乐海外占比22%)与品类拓展(东阿阿胶布局男士滋补、同仁堂加码保健备案)成共识,对冲单一市场风险,提升抗周期能力。
三、下半年核心赛道三类方向值得重点关注
技术驱动型CDMO/ODM赛道:行业专业化分工下,具备自主配方(仙乐自主配方占比52%)、智能制造能力的企业,既能提供 “研发 + 生产” 一体化服务,又能维持高毛利率(仙乐ODM达28%),将受益于中小品牌研发需求释放。
细分功能型品类赛道:抗衰(健合+20%)、男士滋补(东阿阿胶布局)、精准营养等 “精准满足特定人群需求” 的品类,契合消费者精细化需求,先发企业有望抢占先机。
新消费+全球化双轮驱动赛道:新消费渠道(直播、私域)提升周转效率,新兴海外市场(东南亚、拉美)具人口与需求红利,兼具渠道运营能力与全球化基础的企业,将在分化中突围。
结语:2025年上半年行业分化,是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提升”转型的必然。下半年,技术驱动、细分功能、新消费+全球化三大赛道,将成为企业突破瓶颈、抢占份额的核心方向。